2025年3月11日,北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图源:视觉中国
2025年,中国政府给今年发展设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是中国连续三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2023年和2024年,中国都顺利完成预期增长目标。
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不断在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具体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同时,中国主张在这些领域实现“普惠发展”。
人工智能能够对世界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虽然它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实现,但原则上,它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我认为,某种意义上,DeepSeek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也体现了中国的独特性,无论是在发展方式上,还是在贡献方面。相比之下,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奉行的是一种本质上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方法,这在大多数情况下,科技巨头垄断技术。而DeepSeek则完全不同。DeepSeek采取的是
,它允许技术被更广泛地复制和使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在美国,科技巨头服务于大型企业,而
这种理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发展中国家无法负担昂贵的专利技术,但它们可以负担得起更易获取、更开放的技术形式。因此,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同时也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宣言,表明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发展的立场。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外交主题记者会上就中欧关系回答提问时说,中欧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伙伴关系。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将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
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果和20年前进行比较,当前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和更广泛领域的联系提升巨大。但在特朗普2016年第一次当选后,欧洲对华政策很大程度上
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例如英国政府表示,中国对我们的经济未来非常重要,我们希望与中国保持积极的经济关系,并将此作为
我认为这种声音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现在,欧盟正面临美国的关税威胁,同时与美国就美国外交政策和北约的未来等问题上等矛盾公开化。欧洲更愿意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保持更好的关系。如果欧洲能与中国建立一个更加令人满意和冷静的关系,那将是一件好事。
关于中美关系,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以来,在多个维度上都发起了针对中国的“攻势”,其中包括再次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中国政府也已就美方单边做法作出回应。
特朗普继续对中国发起关税战,并且美国是在没有和中国进行沟通的背景下野蛮发起的。但是要知道,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和2016年或者2017年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中国不再像当年那样依赖美国市场。相对而言,美国经济的影响力也比以前要小。
所以我认为,尽管中国希望美国和中国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但如果这一点不能做到,中国也
我们已经看到,在美国每一轮关税政策宣布后,中国都会以对等的方式作出回应,或是以自己的方式回应。
欧美关系方面,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演讲“震惊欧洲”。慕安会年度报告在谈到美国的时候更是评论说“特朗普赢得第二个总统任期‘埋葬’了美国后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共识”。
我认为在美国确实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来推断他的第二任期。这一次,美国的变化更加
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美国民意的变化。美国不再像以前那样看待欧洲,它不再认为与欧洲的关系像过去那样重要。我认为,
。美国也显然更加右倾,对欧洲的看法也变得更为消极,很难再认同欧洲。这也是万斯发出攻击性言论的原因。所以,这是一次非常大的转变。
当然,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还有其他新方面,比如在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以及加拿大等问题上,这展现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扩张主义倾向,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我认为我们需要关注它的走向,因为这一切还很难预料。
另外,我认为,尽管特朗普政府在这段时间里以一种扩张主义且更大胆的方式推行外交政策,但一个基本事实是,美国自1945年以来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变得越来越薄弱,越来越不稳定。
所以我认为,特朗普一方面代表美国在二战后从世界第一的角色中撤出,另一方面,事情也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例如“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句话
慕安会上美国领导人的言论并不“只是表态”,早在开启第二任期之前,特朗普就反复公开施压欧洲“提升军费”。而在就职后不久,特朗普就宣布将对欧盟“加征关税”。似乎一夜之间,欧洲“战略自主”从美好的愿景,变成了必须立即作答的考卷。
事实上,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欧洲就已经展现出不那么友好的姿态。然后,在过去的四年当中,特朗普的态度也很明确,例如他对援助乌克兰的消极立场。而且,有越来越明显的迹象显示,特朗普再次赢得总统选举后,将不仅仅是第一次任期政策的延续,而是会有更大的事情发生。那么,欧洲领导人对此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呢?我认为,他们当时对这件事
还有另一个原因导致欧洲没有为此做好准备,那就是主导美欧关系发生变化的并不是欧洲,而是美国。欧洲仍然在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行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从来没有对欧美关系进行过认真的重新审视。而现在,它被迫这么做,但不是以欧洲的方式,而是以美国的方式,因为欧洲没有进行过相应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洲对美国在乌克兰等问题上政策变化的应对,是一种恐慌状态,
欧洲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现在,二战后的“行事规则”已经被美国撕毁。那么,欧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欧洲态度发生重要转变的开始。它们将被迫进行一场重大的重新评估。至于这种转变会有多积极,会在多大程度上激发欧洲活力,仍有待观察。
2025年,中国政府给今年发展设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是中国连续三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2023年和2024年,中国都顺利完成预期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