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云开官方认证平台

新能源狂飙:装机总量首次逆袭火电“双碳”目标渐行渐近-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517-87515666

行业资讯 分类
新能源狂飙:装机总量首次逆袭火电“双碳”目标渐行渐近发布日期:2025-02-17 浏览次数:

  2025年1月24日,中电联一纸报告揭晓了2024年我国能源的“成绩单”这一年,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越火电装机规模,成为电力系统的“新领头羊”。其中,2024年全年新增的3.6亿千瓦风光装机,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82.6%。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说明了火力发电的“江湖地位”被正式撼动。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我国已有15个省份实现了新能源装机对火电的历史性超越,新能源成为了这些省份电力供应的中流砥柱。这些省份,从昔日的“煤海巨擘”华丽转身为“风光领域的先锋者”,生动诠释了我国能源转型的磅礴力量。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这15个省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无论是遥远的西北戈壁地带,还是繁华的东部沿海地区,抑或是从昔日的工业重镇转变为如今的生态保护区域,均囊括其中。这场能源革命已不再局限于个别“试点”项目的范畴,而是蔚然成风,成为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绿色接力赛”。

  在这场变革的背后,有四大关键“推手”,引领并推动着我国新能源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了能源转型的方向和时间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能源领域价格改革,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绿电占比”的目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202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目的是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标志着新能源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型。

  以工商业光伏为例,广东地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密集的高耗能企业及工业园区,展现出了对新能源的巨大需求。为响应这一需求,众多企业开始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之路,其中,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板成为了普遍选择。这一举措不仅即时满足了企业的转型需求,更长远地,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

  数据证明,这一趋势的力量不容小觑:2024年,广东工商业光伏新增并网容量997万千瓦,相比2023年增长了81%左右,排名也从2023年的全国第三跃居第一。这一显著增长,不仅标志着广东在工商业光伏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全国市场对低成本、高效益绿色电力的迫切需求与广阔前景。

  与此同时,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尽管风光发电具有清洁环保的优势,但其不稳定性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储能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2024年,储能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光伏+储能系统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使得新能源的应用更加经济高效。

  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正持续推动新能源行业从政策扶持向技术驱动和市场导向的自主盈利模式转变,展现了企业与技术协同发力的强大动力。

  当雾霾成为全国性的环境问题,当极端天气频上热搜,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愈发强烈。据相关统计,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这一数据体现了新能源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巨大贡献。

  环境治理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关乎每个人呼吸与生存的紧迫课题。通过持续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清洁、宜居的地球。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这场跨越代际的绿色长征,早已写入国家战略。

  五年来,我国持续朝着碳排放强度目标努力,并取得了显著进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2020年的15.9%提升至2024年的19.7%左右。

  同时还构建了“1+N”政策体系,更以“风光装机超煤电”“森林覆盖率约24%”等硬核数据,向世界证明“双碳”不是空谈。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新能源的“狂飙”只是序章。国家电网正加速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内蒙古“沙戈荒”大基地、新疆特高压外送通道等超级工程,将绿电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全国共享”;而供暖技术革新、储能成本下降等关键环节的进展,更让绿色能源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

  这场能源革命,不仅是技术的跃迁,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变革当全国各地的绿电不断涌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对“双碳”承诺的坚守,更是一个大国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终极回答。Kaiyun中国

Copyright © 2024 Kaiyun云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