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光伏产业正迎来Kaiyun新的发展机遇。近期,国电投、隆基、天合、晶科、英利等16家行业领袖共同起草并发布了一项关于退役光伏组件的行业规范。此举标志着光伏组件的生命周期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退役光伏组件的梯次利用,我们可以将曾经被视为废弃物的资源转化为宝贵财富,为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普遍为25年,但业内预测,退役高峰期将在组件投产后的10年内迎来。以2010年金太阳工程的第一批组件为基准,今年将是首个退役高峰年。相关分析显示,若光伏组件维持良好运营,预计到2034年国内累计废弃的光伏组件将达近60GW,若维护水平一般,这一数字可能破70GW。美国能源信息署的分析也指出,到2050年,中国光伏组件中或有2/3需要提前退役。
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迅速增加,退役组件的数量逐年攀升。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的退役光伏组件总量可能达到2000万吨。这意味着,如何合理处理这些退役组件以避免环境问题,同时实现材料的高效回收和再利用,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退役光伏组件的梯次利用是指通过加工和修复,重新赋予这些组件部分甚至全部功能,运用到其他领域和场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延长了光伏组件的使用价值,更有效地减少了废弃物生成,帮助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同时,这一方法还能减轻对新原材料的依赖,降低生产中的生态负担。
退役光伏组件经过合理处理后,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比如家庭储能、小型光伏电站以及离网供电系统。这类应用不仅能提供更经济的电力解决方案,也促进了城市建设的绿色化。例如,利用这些组件制作城市绿色隐形能源标识牌,不仅服务于公众,还提升了城市形象。预计到2040年,回收对应的经济价值将高达近1100亿元,进一步激励企业参与到退役组件的梯次利用中。
目前,由于退役光伏组件回收的运输、设备购置、人工及技术处理成本较高,许多企业对于梯次利用的投资积极性不足。此外,市场上尚缺乏完善的规范与标准,导致存在不规范操作和竞争行为,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为此,政府对光伏组件回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以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行业规范带来了新的方向。
随着相关回收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分离法、有机溶剂溶解法、热处理与化学方法的结合,都为退役光伏组件的高效、环保回收提供了新方案。尤其是2024年11月28日发布的《退役光伏组件梯次利用通用规范(GB/T45075-2024)》,将于2025年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
此次规范的起草汇聚了光伏行业的多位专家,明确了退役光伏组件梯次利用的各项要求,包括收集、利用场景、产品标准、铭牌以及包装管理等。此外,其他类型的光伏组件亦可参照该规范进行Kaiyun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行业领袖及政策的共同推动下,退役光伏组件的梯次利用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不仅依靠新组件的生产和应用,更离不开对退役组件的合理回收和有效利用。这一市场的兴起能够带动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时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企业参与、加强政策宣传和标准化建设,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面对退役光伏组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行业、政府及社会各界应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光伏行业的绿色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这不仅是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升级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