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光伏产业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绿色能源的希望。然而,随着大量光伏组件的投放市场,伴随而来的光伏组件退役问题也逐渐显现。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估,预计到2025年及2030年,我国将进入光伏组件的大规模退役时期,届时,光伏组件的废弃量将达到惊人的140万吨甚至更多。面对这一局面,如何畅通光伏组件的回收渠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光伏组件的核心材料包括电池片、玻璃、EVA、背板等,使其成为新型固废的代表。合理的回收与再利用,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从中提取可再利用的材料,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巨丰投顾的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指出,光伏组件回收市场的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高效的回收和处理。
目前,光伏组件的回收多依赖于小规模的地方性企业,这些企业由于体量小,覆盖面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回收。回收企业往往面临“市场货源不足、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的三大难题。例如,在运输成本上,跨省回收不划算,企业须满足一定数量的组件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智帆海岸的首席顾问梁振鹏表示,当前的回收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亟需完善产业链。
除此之外,技术水平的限制也使得很多企业的回收效果不尽人意。光伏组件内含有多种材料的分离与回收,各种回收技术的适用性也各不相同,不当的处理方式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含氟背板和EVA层的处理,容易产生有害气体,这极大地影响了回收企业的决策。
国家政策在光伏组件回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为产业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当前行业依然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尤其是在“一次性回收”和“再利用”的界定上,仍存在很大的模糊地带,这直接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小规模非法回收作坊的存在也对正规企业造成了冲击。这些作坊不需承担环保治理成本,提供的回收价格低于行业标准,使得不少企业陷入盈利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法律法规,引导玩家向规范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抓住光伏组件回收的市场机遇,建立高效的回收与再利用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建议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形成光伏组件回收的网络。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实时跟踪,让回收过程可视化、可监管。
其次,应鼓励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主动参与回收工作,建立区域回收仓库,开展自主或联合回收。针对大型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可依托销售及运维网络搭建逆向物流体系;而对分散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则建议利用乡镇街区等场所开展新型回收试点。
最后,技术创新也不可或缺。通过相关企业的技术攻关,以及设备的国产化,提高回收效率,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研发的光伏组件回收整线工艺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组件回收的效率和效果。
光伏组件的回收工作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却也蕴含着巨大的行业潜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促使更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随着市场对绿色经济的重视,光伏组件的回收产业无疑会迎来一场变革。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光伏组件回收将不再是小作坊的事情,而是形成一个有序、透明且高效的产业链。从而不仅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更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云开全站Kaiyun平台云开全站Kaiyun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