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智库机构气候能源金融(CEF)的最新报告预测,2025全Kaiyun年光伏组件价格最多维持稳定,不太可能出现上涨。
对印度乃至全球众多开发商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在当前全球供应链仍高度依赖中国的背景下,开发商们一直担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光伏容量逼近600GW大关,而制造产能正朝着1800GW(1.8TW)迈进,这种供需关系将确保中国主导的供应链不会出现明显涨价。该智库机构预测,至2030年,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装机将达1000GW。
报告将中国在光伏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形容为不是赢得比赛,而是拥有整条赛道。CEF指出,2024年全球光伏供应链规模增长了29%,其中中国贡献了主要增长动力。
CEF强调,随着资本支出的持续下跌(主要得益于组件效率的提升和技术创新),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市场中,光伏发电已比新建火电更具竞争力。未来十年,技术进步或使太阳能成本减半,彻底超越其他电力技术。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制造规模扩大、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以及技术快速迭代,电池储能系统的价格正持续走低,使光伏+储能混合项目兼具成本优势与规模化部署能力。
CEF预测,随着电池效率从当前商用的25%向35%迈进,太阳能电池效率将持续提升。若钙钛矿电池的长期稳定性问题得以解决并实现商业化,这将在未来十年引发太阳能行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2024年,中国光伏与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远超预期。2024年,中国占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50%和全球储能新增容量的70%。
尽管部分预测认为市场将出现回调,但CEF预计,2025年这两项数据将再创新高。各国政策制定者必须超越中国保守的官方目标与当前持续的火电建设现状,转而聚焦中国更宏观的全领域Kaiyun电气化战略导向、能源安全布局、提升全球产业领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应对追赶中国这一近乎难以企及的全球领先者的挑战。
关税壁垒虽为美印等国本土制造商提供了一定保护,但这一政策以所有能源消费者持续付出的成本为代价。CEF认为,政策制定者应转变思路,探索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借助其产业优势支持本土生产并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
鉴于当前全球产能已达年装机需求的2-3倍,报告建议全球产业暂停未来数年的非必要产能扩张。
以欧洲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的失败为例,CEF认为,这为有意发展太阳能制造业的国家提供了深刻教训:与其与中国竞争,不如寻求合作。对于任何有太阳能制造抱负的国家来说,与中国人合作而不是竞争才是更好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