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库位不让提货,伤心!”近日,组件经销商曹玉(化名)在朋友圈抱怨组件厂家“毁单”。光伏抢装潮之下,需求脉冲式爆发,但供给不足,引发了产销矛盾。曹玉的遭遇并非个例,财联社记者近期从数位经销商人士处获悉,他们已经向组件厂提前支付了全款,但厂家没能按照订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交货,甚至要求上浮合同单价,涉及的组件厂包括多个一线头部品牌。
对于“毁单”的具体原因,财联社记者向多家头部企业求证,但未获得明确答复。有组件企业负责人仅表示,公司对已签订单会坚持如约交付。订单履行情况根据各家企业制定的销售策略,一般会注重保持跟客户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分析人士认为,“毁单”的背后是需求爆发带来的组件厂满负荷生产、组件价格不断上涨,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通威、天合、协鑫等品牌组件价格早已在0.7元/W之上,较年初涨幅明显。
曹玉告诉财联社记者,0.72元的组件早已被抢购一空。另一位经销商则表示,“为了避免再出现纠纷和矛盾,现在低于7毛的订单一律不接,已经在手的(低价)订单即使付了全款也可能被要求加价。”
年后至今,分布式市场的抢装对组件生产端的提振效果显而易见。据隆基绿能业务负责人透露,隆基所有产线已开满,BC产线在嘉兴和西咸工厂均是满产状态,第一波订单已进入排产发货阶段。天合光能方面表示,其电池开工率不断提升,已经达到80%以上,组件的开工率略低于电池;通威股份方面也对财联社记者称,近期组件市场逐步回暖,全行业开工率都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组件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基本上是两三天一个新价格。自今年2月下旬以来,曹玉日均更新三条以上朋友圈,高频率更新其代理的品牌组件价格涨势;今年3月初,隆基绿能分布式业务总裁牛燕燕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透露,光伏组件已经全面涨价,TOPCon产品7.5毛(单位:瓦),BC产品8毛多,甚至有“一片难求”的火爆行情出现。
如此一来,近期由组件价格上涨带来的厂家“毁单”现象,短期内能否改变?经销商们又将如何应对?
一位经销商介绍,即使面对厂家不诚信的商业行为,经销商也往往处于被动,要么选择单瓦加价5分到1毛马上提货,要么就退款,而很少有经销商会较真维权。这一方面是因为,将来双方还要合作,经销商不会和厂家彻底闹掰;另一方面,目前所有精力都在430和531两个时间节点的抢装上,疲于应付,无暇顾及维权。
“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现在也面临两难选择。”一位经销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有项目计划在年后进场施工,但组件价格一直在涨,成本增加。已签订合同的项目,涨价后的成本是EPC施工方承担;但是对于此前就在观望的项目,还想等一等,“但如果以5月31日为节点,其实能拖的时间也不多。”对于施工方而言,除了组件价格不断上涨外,能否如期拿到光伏组件板子,再施工并网,也有很大不确定性。
不过,组件价格并不会出现“断崖式”大跌。她认为,2025年各个厂家的生产经营策略已经趋于理性,即使市场供需矛盾仍存,但光伏企业会有更好的经营策略和调节办法。此外,电力市场化交易以及上网的限制条件出台后,会促使储能和虚拟电厂发展,也要求从业的生态伙伴更多元化发展,这对企业能力也是极大地提升。
infolink最新的行情预测显示,受抢装影响,供应链价格涨势有望维持至4月中下旬,这也与经销商的判断相吻合。“这种波动预计持续一个月时间,到4月份有望回归合理。由于目前组件价格太高,EPC方和企业主签订的合同在价格确定好后很难再调整上涨,因此有些EPC项目能延期尽量延期。”一位经销商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