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云开官方认证平台

光伏变局开启:BC开道、组件涨价!-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517-87515666

公司动态 分类
光伏变局开启:BC开道、组件涨价!发布日期:2025-03-23 浏览次数:

  

光伏变局开启:BC开道、组件涨价!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产业作为核心力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BC 技术的异军突起、组件价格的起伏波动,以及行业整体在寒冬中的艰难跋涉与潜在转机,构成了当下光伏产业复杂而充满变数的格局。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政策导向如指挥棒,引领着产业发展方向;技术迭代似引擎,驱动着产业升级;市场供需则像天平,左右着产业的平衡。深入剖析这些关键因素,对于洞察光伏产业未来走向、把握发展机遇至关重要。

  自去年四季度起,光伏行业掀起了一股 BC(Back Contact,背接触)技术热潮。隆基绿能率先布局,以坚定决心押注 BC 技术路线,众多企业也纷纷跟进,一时间,BC 技术成为行业技术赛道上的焦点。招标数据显示出其迅猛的发展势头,2024 年 12 月,光伏组件开标规模总计 11.4GW,其中 BC 组件占比达 10%;步入 2025 年,1 月组件开标规模为 9.2GW,BC 组件占比跃升至 13%。

  据业内机构统计,截至 2024 年 11 月,光伏 BC 电池现有产能约为 55GW ,隆基绿能明确 2025 年底前将建成约 70GW HPBC 产能,且公告将与金阳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生产 HBC 光伏电池、与英发睿能签署 16GW HPBC 电池片战略合作协议;爱旭股份已投产的 BC 产能包括珠海 10GW,义乌 15GW 也陆续投产,济南基地也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组件投产,明年上半年电池投产,明年出货规划 20GW 以上 。

  到了 2025 年前两个月,N 型组件招标量达 21.76GW,占比达 78.3% ,在这之中,BC 组件作为 N 型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关注度持续攀升。这一数据的快速增长,直观反映出 BC 组件市场关注度呈直线上升趋势 。

  在分布式光伏市场这片 “战场”,BC 组件凭借独特优势,有望在当前的 “抢装潮” 中发挥关键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新能源领域增量市场化并网项目投运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2025 年 6 月 1 日起新投产的新能源项目,需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获取上网电价。这一政策 “紧箍咒” 下,分布式光伏项目为锁定现有收益,纷纷加速建设,“抢装潮” 汹涌来袭。

  BC 组件的功率增益优势显著。以隆基 Hi-MO X10 组件为例,其量产效率高达 24.8%,同版型功率较市面主流光伏组件高出 40W。在屋顶面积有限的分布式项目中,这一优势堪称 “利器”,相同面积下,使用隆基 BC 组件比一般组件的装机容量多 6% 以上,意味着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高装机容量,收获更多收益。

  在遮挡环境下,BC 组件更是 “大显身手”。通过在每片电池 PN 结集成微型旁路二极管,实现 “遮挡点隔离”,仅损失被遮挡区域功率,其余电池仍能保持最大输出。老旧厂房、低层建筑等遮挡率高、结构复杂的屋顶,以往被视为劣质资源,如今在 BC 组件的助力下,得以 “重获新生”,发电收益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在早晚弱光条件下,BC 组件的弱光响应优势尽显,能够实现更多发电。在山东等地区,早晚电价有时是午间时段电价的 3.8 倍,BC 组件配合储能系统优化出力曲线后,可实现光伏版的 “时间套利”,大幅提升项目整体收益率 。

  不仅如此,在一些大型央企的招标中,BC 组件也崭露头角。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的集采规模总计 15GW,其中标段三为 1GW 的 BC 组件 。大唐集团2025-2026 年光伏组件框架采购项目中,BC 组件采购规模达 1GW,其均价为 0.839 元 / 瓦,报价范围在 0.73 元 / 瓦至 1.127 元 / 瓦 。这显示出 BC 组件开始在大型项目中获得认可,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近期,光伏组件价格犹如坐上 “过山车”,一路攀升。从市场需求端来看,政策的时间节点发挥了关键的 “扳机” 作用。由于 2025 年 6 月 1 日起新投产的新能源项目将执行市场化交易电价,在此之前并网的项目仍可享受保障性上网电价政策。这一政策差异,使得开发商们为锁定收益,短期内集中启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云开全站Kaiyun平台

  不仅国内分布式市场迎来阶段性装机小高峰,海外市场需求也在逐步恢复。欧陆组件价格回暖,分销商与安装商纷纷补货,进一步加剧了对光伏组件的需求 “饥渴” 。

  供给端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2024 年,硅料、硅片产能利用率降至 64.25%,进入 2025 年一季度,多晶硅产出预计再减 5%。行业自律限产措施如同一只 “有形的手”,加速了供需平衡的进程,供给侧收缩为组件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期处于低价运行的上游原材料企业,深陷亏损泥潭,成本提升与涨价压力如影随形,而这种压力最终通过组件涨价得以传导。国内企业间通过控制产能投放节奏,行业自律逐渐发挥作用,共同推动了价格上涨 。

  相关机构报告显示,3 月硅片厂排产小幅提升至 50-51GW 区间,头部专业化排产策略相对谨慎,但近期反馈部分 Tier1 专业化厂商选择策略性松绑,延续前期高排产抉择。需求端,电池片需求强劲,受抢装小高峰刺激,但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增量需求集中于 210RN 规格,故导致近期,210RN 硅片价格抬升势能强劲。本周中国区集中式、分布式项目 182-210mm TOPCon 组件报价强势回暖,集中式价格均价已重回 0.69 元 / W,分布式均价涨至 0.71 元 / W。双面 M10-TOPCon 头部厂商报价点阵区间在 0.66-0.76 元 / W 区间;双面 G12-HJT 主流厂商报价点阵聚敛在 0.69-0.78 元 / W 区间 。

  从技术层面分析,行业技术迭代的浪潮中,高效组件如 TOPCon、HJT 等在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以大唐集团招标为例,这些高效组件均价达 0.696 - 0.839 元 / 瓦,N 型技术渗透率的提升成为组件价格结构性上涨的重要动力 。据集邦咨询数据,2025 年前两个月,N 型组件招标量达 21.76GW,占比达 78.3%,在大型组件集采招标中,中国石油 7GW 组件集采全为 N 型,三峡集团 9GW 光伏组件招标中,约有 8.5GW 明确提出招标 N 型组件。随着 N 型组件市占率的提升,其价格也对整体组件价格产生影响,推动了组件价格的结构性上涨。

  回首 2024 年,光伏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 “寒冬”。产能过剩的阴霾笼罩着整个行业,产业链价格全线 “崩塌”。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数据,2024 年光伏产业链价格降幅明显,其中多晶硅价格下滑超 35%,硅片价格下滑超 45%,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 25%。行业内众多企业深陷亏损泥沼,121 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 39 家净利润亏损。即便如隆基绿能这样的行业龙头,一年亏损也超 80 亿。企业在产能过剩的重压下,陷入 “越生产越亏损” 的恶性循环,被迫以低于现金成本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

  市场层面,传统市场增长乏力。国内新增装机目标从 2024 年的 277.57GW 骤降至 2025 年的 215-255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若与 2024 年相比,降幅最高达 22.54%。欧美市场同样困境重重,美国关税政策收紧,欧洲因电网消纳能力不足重新转向煤电,传统需求市场的增长引擎纷纷 “熄火”。分布式光伏虽累计装机已达一定规模,但政策调整,如工商业项目取消全额上网,以及消纳难题,使得户用和工商业项目开发陷入停滞 。

  然而,进入 2025 年,一些积极信号如点点星光,照亮了光伏行业前行的道路。国家能源局于 2025 年 1 月 23 日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直击行业痛点。在保障用户权益方面,严禁开发商以农户名义备案项目,杜绝金融风险;在破解消纳难题上,要求电网按季度公布配电网承载力,引导科学布局;同时,支持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型并网模式,为分布式光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 2024 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 3.7 亿千瓦,是 2013 年底的 121 倍,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 42%,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 11%,发电量方面,2024 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 3462 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 41%,《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这一重要领域健康发展,预计将使 2025 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保持韧性 。

  技术领域同样传来佳音。N 型电池强势崛起,TOPCon 技术市占率已达 70%,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80%,度电成本降至 0.4 元 / 千瓦时以下。东吴证券指出,2024 年上半年,国内组件采集招标容量约为 131.4GW,其中 N 型组件招标量已达 93.6GW,占比 71.2%,同比增长 24.7%。

  2024 年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公布的 “2024 年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 榜单中,就包括 27.30% 单晶硅太阳电池(HBC)效率世界纪录、27.0% 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TBC)效率纪录等。储能技术方面,构网型储能技术被写入国家行动方案,华为、阳光电源等企业已推出相关解决方案,推动光伏 + 储能平价时代加速到来 。

  从市场拓展角度看,新兴市场成为光伏行业的 “新蓝海”。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蓬勃发展,预计 2025 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至这些地区的占比将超 40%。海上光伏也在加速布局,江苏、上海等地规划超 30GW 海上光伏项目,突破了土地资源的限制。此外,光伏与农业、交通、渔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化,为行业打开了千亿级的增量空间 。

  光伏行业在 BC 技术发展、组件价格波动以及寒冬困境中,展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局面。BC 技术有望凭借自身优势在光伏抢装潮中崭露头角,分得一杯羹;组件涨价是供需与成本等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光伏寒冬虽寒意彻骨,但政策、技术与市场新趋势带来的暖意已悄然涌动,行业正站在破局重生的关键节点,未来充满挑战,更孕育着无限机遇。

Copyright © 2024 Kaiyun云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