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云开官方认证平台

光伏最后的疯狂:倒计时下抢装潮起组件疯涨 产业家一线-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517-87515666

公司动态 分类
光伏最后的疯狂:倒计时下抢装潮起组件疯涨 产业家一线发布日期:2025-03-19 浏览次数:

  

光伏最后的疯狂:倒计时下抢装潮起组件疯涨 产业家一线

  这场疯狂,最先传导的就是组件的价格。去年,有人按重量换算价格,嘲笑光伏板降价到论斤称卖得比超市西红柿还要便宜。现在,光伏板起码卖到车厘子的价格了,关键是,你还抢不到货。

  就在上周,光伏组件的价格每瓦全面冲破7毛向8毛迈进。一线厂商纷纷上调报价,涨幅都在6-7分每瓦,合同成交价在7毛2到7毛5每瓦之间。

  要知道在去年年底一家项目公司招标时甚至设置了0.6313元/W的最高投标限价,也就说过了一个春节,光伏组件直接涨价20%,一个5MW的项目组件成本直接就贵五十多万。

  从库存去不掉没人要的白菜,直接变身各路疯抢的香饽饽。光伏厂门口排着拿货的货车队伍,比迪士尼等着和玲娜贝儿拍照的队还长。

  除了组件涨价之外,从光伏厂的招工也可见一斑。要知道年前光伏各大厂的主旋律就是裁员和放假。去年11月底,一位光伏企业董事长直接语出惊人:“倡议光伏企业和光伏人春节放假一个月,让光伏人好好休息!把库存清零!”

  这场抢装比预想得更加疯狂,之前有行业内人士预测这次抢装风潮可能在15-20GW,也就是排名前五的光伏的常备库存。结果不仅大厂库存清空了,连二线厂家的货都很难订到。

  一位自媒体博主爆料称,嘉兴某光伏大厂直接大巴拉来500人面试入职,厂门云开(Kaiyun)口卖炒饭的摊位都爆火了起来。

  在一家光伏企业的宣传文章中,车间负责人形容企业的生态现状:“目前车间处于24小时满负荷生产状态。订单已排期至4月之后,我们正在协调公司所有资源,加班加点赶进度,全力以赴确保交付任务圆满完成。”

  在需要拿货的光伏经销商侧,则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魔幻时刻。曾经签好的合同立马变成废纸,光伏厂坐地起价。

  某一线元/瓦的订单并收取全款后,以“成本超支”为由要求每瓦加价0.05元,否则拒绝发货。

  直接把货车开到了光伏厂的门口抢货,现场还需要排队叫号,叫到号的才能开车去拉货。他甚至排到了1000多号,货车师傅等了两天两夜都没等到叫号。更有甚者,现在拿货还要靠关系插队。

  不止光伏组件,上游材料也纷纷涨价。而下游的施工更是干得热火朝天。甚至连逆变器都跟着卖断了货。

  3月12日,广西玉林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风险隐患提醒函》,从分布式光伏项目施工、设备质量、设计选址等方面进行安全隐患提醒,预防分布式光伏“4·30”“5·31”抢装潮期间,可能存在的人员触电伤亡、高处坠落等安全风险隐患。

  1月17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4月30日前,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以全额上网;4月30日后,小型工商业只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不能全额上网;大型工商业只能全部自用,或参与现货交易。

  2月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件),明确“新老划断”。5月31日前,老项目继续执行现行保障性政策;5月31日后,新增项目所有发电量将全部进入市场交易。

  简单来讲,在5月31日前并网的光伏项目,发的电还可以享受“保障性电价”,也就是项目收益有托底。而6月1日起,就可能要完全面临市场了。

  而一个光伏电站的建设通常分为备案、施工、并网三个阶段。从开始备案到并网验收,大约需要一个月到四十五天的时间。

  如果从今天开始计算,到5月31号只剩下70多天,留给开发商的时间不多了。

  商品的价格由供需决定,电也不例外。没有兜底的情况下,光伏电站完全可能成为负资产。

  更能直观反映这种现象的,是非常著名又可爱的“鸭子曲线”,它反映的是加州电力系统的净负荷,而现在这条曲线甚至在转变为更加陡峭的“峡谷曲线”。

  2018年5月和2023年4月,美国加州电力系统净负荷曲线(来源: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

  “鸭子曲线”源自美国加州电力系统模型,本质上是一天内发电所满足的电力负荷的变化图表。而其产生的原因,就是加州的光伏电量不断增长,导致白天特别是中午阳光强烈时用电净需求减少(鸭子腹部),而晚间日落时分需求又急剧增加(鸭子颈部),腹部越来越深,颈部越来越陡,这一趋势愈演愈烈。

  可以说,这几乎是伴随光伏装机量组建增长之后一个“无解”的问题。如果参考加州的解法,也只能增加灵活性调节资源:增加外来电源,启用抽水蓄能,同时利用储能电池放电。

  但脱离了“固定电价×固定电量”的收益计算模型,6月1号之后光伏项目的收益计算模型还是未知的。

  2015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2016年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分别降低10分钱、7分钱,三类资源区降低2分钱。但通知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

  受这个政策影响,上半年国内兴起了一轮光伏电站抢装潮。据国家能源局统计,仅第云开(Kaiyun)一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就达到7.1GW,接近2015年全年光伏装机容量的一半。

  更加残酷的故事则发生在2018年,当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家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因为文件落款时间为5月31日,故被称之为“531光伏新政”。

  新政只给出了一个月的缓冲时间,2017年及以前备案项目若在 6 月 30 日前并网,仍可享受旧电价,企业掀起“最后一个月抢装”。

  但即使马力开足,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多年的增长态势依然骤停,全年累计43GW,同比下滑18%。整个产业链价格都大幅跳水,下半年企业裁员减薪、停产减产、破产倒闭等新闻频频出现,大批光伏企业从此永远消失,活下来的也失血严重,直到下个周期才缓过来。

  “531”从此也成为刻在光伏人心中的一道疤痕,每当提起“531”后的半年,几乎都有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心悸。

  2025年是否又会上演相同的剧情呢?对当下面临巨额亏损的光伏企业来说,两个月后的压力远不如当下的止血重要:干就完了。

  但回顾过往,一次次政策周期的本质依然是显性或者隐性的补贴退坡,尤其是近两年,虽然明面上的补贴已经所剩无几,但兜底消纳,标杆价格等政策本质依然是“退补了但没完全退补”、“市场化了,但没完全市场化”。

  在整个电力市场必然走向彻底断奶和市场化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应对电力交易市场带来的挑战、学会在没有兜底的市场中生存一定是当下新能源企业最重要的命题。

  也只有解答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走出这场荒诞的“抢装-过剩-出清”的循环。

Copyright © 2024 Kaiyun云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