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第4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整体微跌0.83%,但细分领域表现分化显著。新能源汽车销量延续高增长态势,等头部车企同比增幅亮眼;光伏板块则在供需双向催化下迎来价格上行周期,行业结构性机会凸显。
本周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2月销量数据,比亚迪以32.3万辆的销量继续领跑行业,同比增长164%;小鹏汽车交付3.05万辆,同比大增570%,连续4个月销量突破3万台;理想汽车交付2.63万辆,同比增长29.7%。此外,北汽蓝谷、上汽集团等车企销量亦实现超300%的同比增幅。政策层面,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细则落地,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释放,叠加部分材料环节涨价带动盈利修复,行业或迎来量利齐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实现装车,2030年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相关产业链企业持续受益。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与此同时,特斯拉FSD入华、车企密集推出智能驾驶功能,行业竞争焦点逐渐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小米SU7Ultra上市首日订单突破1.5万台,印证市场对智能化产品的强烈需求。
广汽集团提出2025年推出7款新车型,并加速海外市场拓展;上汽集团前两月海外销量达13.7万辆,Kaiyun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同比增长60%。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车企通过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等方式强化全球化布局,印尼等新兴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重要增量来源。
国家能源局明确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目标超2亿千瓦,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加速,刺激国内光伏抢装需求。CPIA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531-583GW,同比增幅最高达10%。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集中。
3月组件排产提升至50GW以上,国内组件价格在抢装背景下启动上涨。产业链上游硅料、电池片环节格局优化,叠加金属化等新技术渗透率提升,头部企业盈利修复可期。二级市场反应积极,本周光伏板块逆势上涨3.07%,港股福莱特玻璃、信义光能等标的涨幅居前。
国内海陆风招标稳步推进,2025年需求向好或带动整机及零部件盈利修复。自然资源部等六部委发文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目标2030年装机规模达40万千瓦。海外市场方面,欧洲《清洁工业协议》将氢能定位为“能源主权支柱”,配套千亿欧元资金加速脱碳,具备出海能力的设备企业迎来新机遇。Kaiyun中国